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自製酵素”之科學閱讀與PA分析與發現

上次隨手在臉書轉貼一篇自製酵素的文章,我的原意是要作為生物科除錯教材,沒想到很多朋友轉貼原文,覺得自己反而變成這篇錯誤文章的推廣者,加上很多老師(非生物科)也對這個議題很有興趣,但不知道可以如何轉化教材,我就想:那我來試試看好了(其實還有一堆事在TO DO LIST….)!!
可是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素材(應該說….難得錯得這麼齊全,這麼有代表性),如果做成標準解答式的教案就太糟蹋了,所以我想試著做成科學閱讀(雖然我還沒以科學閱讀為主軸做過教案)及論證教學的教案!!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主題:自製檸檬「酵素」,喝嗎?
時間:2
對象:國中生(可以不分年級)
核心素養:(詳細內容請自己查領綱草案)
-J-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J-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學習表現:(詳細內容請自己查領綱草案)
tr-IV-1推理論證、tc--1批判思考
pa-IV-2分析與發現


教學流程
一、參與engagement(5)
1.提問1
師:你(或家人)有製作或喝過水果酵素嗎?
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
( OS連結生活經驗)
2.提問2
師:關於“水果酵素”你知道什麼?
生:每個同學說出自己知道的水果酵素,不能重複但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或說明、解釋。
(OS---1.這裡主要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比較,重點在思考、傾聽、澄清及反思不需要去判斷對錯或好壞 2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發表中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及比較有興趣的內容,並依此調整後面開展活動的方向和重點)

二、探索(exploration),閱讀並提出問題(15)
1.閱讀、提出問題
師:剛剛我從同學口中聽到一些不同的說法,你們有聽到和以想法不同的新說法嗎?
生:發表意見
師:當我們到新的資訊,我們會懷疑它是不是真的、對的,所以會提出一些問題。
師:老師收集了一篇”製作水果酵素”網路資料(閱讀資料在所附PDF的P,)同學們在閱讀時要邊讀邊思考,提出問題。

2.教師示範:請用筆畫出疑惑(不懂,有不同看法)的地方,並將問題寫在便利貼紙上貼在畫線的地方…

(1)文章中:......因此現代人都相當缺乏酵素...
(問題:我們身體裡面不是有酵素嗎?酵素都要從食物獲得?)
師:同學可以邊看邊將問題記錄在便利貼紙上或是邊看邊提出問題但先不紀錄,等看完全篇再回頭重點是看一遍,並將問題記錄下來。(每個同學可以提出3個問題)(1.2共10)
(OS---1.點出閱讀的重點 2老師示範閱讀策略(邊讀邊想、畫重點、用貼紙標出問題….2.每個學生限提三題是要學生能統整重點,不要滿篇都畫線,這樣應該符合擷取重點的指標吧?)

3.分享問題
(1)小組成員互相交換貼紙,分享彼此問題,並且考慮下述事項:小組有共同的問題嗎?看到一些自己也想問的問題嗎?
(2)個人也可重選題目或修正題目
(OS---1.本活動希望問題是由學生提出而非由老師提問,讓每個學生問自己的問題,有自己的閱讀目標,更有學習的動機2.這活動的主要目標在讓學生發掘問題,所以不用特別在意學生的問題是否問得好。3.讓學生互相討論、看別人的問題可以擴大問題的面向,看到不同的疑惑,學生可能生出新的問題或解決部分問題,所以應容許學生修改問題)
4.請將問題分類(3.4共5)
學生將所有便利貼紙貼在小白板上並試著分成3
(OS---1這是發散思考後,讓學生試著學做歸納整理)
三、解釋(explanation(20)( 批判性思考)
1.老師示範分類方式、讓學生將各組的貼紙貼到黑板12的欄位:(5)
(1).定義類(名詞界定)
(2). 科學解釋類 (科學知識的正確性、現象、數據)
(3)因果關係類
(1.2類的原因是:我們要先了解名詞的涵義才有辦法判斷後面的文章是否正確;文章中提到很多科學知識事實說法,需要確定其說法是否正確。老師先就12個示範一個例子,如"酵素"屬於名詞界定;”40度以上的溫度就會被殺死屬於第2類,示範後再讓學生將各組的貼紙貼到黑板12的欄位,目的在整合全班的問題,若有明顯分錯欄位,老師可以做調整,可能的分類如下圖)
2. 討論及問題解答(15)
(1).針對定義類及科學解釋類的各問題,同學可以討論、查資料、提出解答…(答對的組加分)
(2).無法解答者…由老師做說明
(OS:1.如果學生還沒學過酵素相關概念老師可以提示關鍵字如:酵素的特性、功能、酵素反應的條件….等,協助學生搜尋資料,如果學生還已學過酵素相關概念,則鼓勵他們從學過的知識做連結 2.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解釋科學概念,其理解效果會比由老師講解好 3.知識概念部分包括:酵素是催化劑、有專一性、會受溫度酸鹼度影響、每個生物體內都有必要的酵素,除非特殊疾病,通常不會有缺乏酵素的問題、從食物補充的酵素經消化道後已變質,不一定能在人體內起作用、鹽漬檸檬會產生氣體,表示是各種細菌或酵母菌和醣類作用,產生如酒精….等物質,教師是學生解釋情形適度補充即可,不一定要給完整系統化的知識)

3教師統整、整理筆記(5)

----------------------------(第一節結束)---------
一、參與engagement(5)
1. 複習,回顧前一節的學習內容

二、精緻化(1)elaboration)(15分)
1. 因與果
(1)老師說明:所謂因果關係是兩件事間的關係,通常可以變成:因為…..所以….,比如:
因為  (酵素會被熱破壞) 所以(熟食缺酵素)""通常是事實、數據,而則是這個人(或文章)提出來的結論或主張。
(2)請學生找出文章中的----因為….所以,如:
1因為 酵素會被熱破壞 所以 熟食缺酵素
2因為生食有較多酵素、糖漬檸檬是生食含酵素 所以 多食糖漬檸檬會獲得酵素
3因為人體需要酵素、酵素可使人皮膚變漂亮,變苗條…所以 大家來做酵素,吃酵素
整篇文章的因果關係應該是:
因為 糖漬檸檬含酵素、人體需要酵素 所以 愛家人,大家來DIY做糖漬檸檬,吃酵素
(OS:此篇文章呈現非常多資訊,有些是事實、有些是作者的判斷,學生從眾多訊息中要整合出因果關係,這樣應該符合閱讀素養中的統整與解釋的指標吧?)

三、精緻化(2)elaboration)(15分)
1.教師說明:當有人提出某些主張,想一想:
你是依據什麼想法(理論、信念)來接受(或反駁)他說的主張;這個論述的「因果關係」有「依據」嗎?可信程度為何?
2.老師舉例:「10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量上升....」、「100年來地表平均溫度上升....度」是數據、事實;「人類製造過多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所以要節能減碳...)」是我們提出的主張(結論),這主張會被接受是因為有「二氧化碳等氣體可以讓太陽的短波輻射穿透…但會阻擋地表的長波輻射..…所以二氧化碳會導致地表升溫」的理論支持,越多理論(證據)支持,證據可信度越強,這個主張、結論就越可信
3.學生就自己提出的「因為…..所以….」,以「數據的可信度如何? 」、 「所依據的理由正確嗎? 」 來檢驗
(OS:學生練習論證中的---”能運用…..科學證據或理論,理解自然科學知識或理論及其因果關係,或提出他人論點的限制,進而提出不同的論點。學生在論證過程中將更能體認科學本質:科學探究過程採用多種方法、工具和技術,經由不同面向的證據支持特定的解釋,以增強科學論點的有效性)

四、評鑑(evaluation)(10分)
1. 學生自我評鑑:
各組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及探究技能得出結論,並寫出本主題的總結論,引導句如下:
因為………..所以我們支持(或反對)做糖漬檸檬,吃酵素可以增進健康的說法
(OS:鼓勵學生評量自己的了解程度與能力)

也許這篇不符合老師的期待(完全沒有給答案),不過可以試著當成教師自我評鑑....評量自己的教學技巧、成效和目標進展情況。是是看也沒損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